寫這篇影評我想分三個段來寫,只因這電影拍的太深刻,涵意隱喻實在太深了。

  首先這個故事由一個老經驗的行政大廚(郎雄飾)與他的三個女兒(分別為楊貴媚、吳倩蓮、王渝文所飾)加上女兒的好同學(張艾嘉飾)所串起,電影一開始爸爸對每個星期天家庭日聚餐親自下廚的用心,從下午開始燒菜,每道菜都精緻費功且不含糊,這是他樂於去作的事情,更是他期待去作的事情,從鏡頭帶到他切辣椒邊切邊笑就可知道:「飲食男女,人之大欲」,這簡單八個字便道出了整部片的精神。

  而這句話源自於「禮記」:人生天地間,唯賴一息以存焉。生存的關鍵則依賴飲食、男女,前者使一己之生命得以存活,後者使天地生命得以延續,講白一點,人,要活著,不外乎就是食和愛。

  中國的飲食文化,著重色、香、味俱全,所謂色,就是眼睛所看到食物料理後的擺盤裝飾,香則靠鼻子所嗅息,而味當然是靠舌頭與嘴巴來品嚐了,可是這食物呢就像是電影台詞所說:「這菜的酸甜苦辣,一到嘴裡,便是各嚐滋味」,說的極有哲理,李安把人之情感比喻成飲食燒菜,菜燒得再好吃,這滋味也要懂得品嚐的人才能了解,食物的真正的好滋味不在於舌頭味蕾,是在於人心,愛不正也是如此?!

  銜接前一段,愛有很多種類,親人之間的愛,朋友之間的愛,郎雄在戲中的一句台詞說道:「其實一家人住在同一個屋簷下,照樣地可以各過各的日子,可是從心理產生的那種顧忌,才是一個家之所以為家的意義。」這句話仔細想想,和你同住的家人,每一天即使碰不上幾次面,說不上幾句話,當你回到家的時候,你會從心中流露出貼切的踏實感,家人之間長期習慣所累積而成的規矩,不也是因為受到教育被「禮」來進行軟性約束,成為了倫理,屬於中國人的倫理。

  靜靜的回想,父母燒菜等兒女們上桌,上桌前可是花了少時間準備,想菜色,備料,烹調煎煮蒸炸,一直到菜燒好了,端上桌後,大家總是先開動,父母不是後來吃就是最後吃,杯盤狼藉後還要忙著收尾洗碗,這也呼應電影裡說的:「就像燒菜一樣,燒好了上桌子,就沒胃口了!」父母心中享受著那種圓滿的團聚,所以燒菜對於他們來說是一種愛,對於「家」與「兒女」的愛!

  愛是一種折磨,絕對是種折磨,戲中從小女兒嘴裡說出:「真正的愛情,是跟一個真正關心你的人在一起,這個人可以讓你表達內心的感受,在他身邊你可以覺得自在的事情。」接來下李安要說的是「男女」,可以解讀成愛情,也可以不是,定義就如同燒菜一般,各自形塑,古人說的好:「食色性也」,這個色字,是男歡女愛也好,要映襯飲食亦通,人的心中總有「欲」來牽引思緒,有誰敢能保證自己絕對不渴望愛情,不期待去保護人或是被保護,「愛」這樣的行為,沒有任何一個字可以精準定義與形容,因為它因人而異且因地制宜。片中的三個女兒,內心對於愛情的追求與渴望,在鏡頭錯位的捕捉下,你用心去感受便可發現李安透過極為細膩的處理手法來操作這三個人對於愛情憧憬所反射出的表情與感觸,一個眼神、一個動作、一句台詞都能在觀影結束後更深入的意會,原來如此,真的太高明了李安!

  最後,女兒們的相繼離開,郎雄心中不免不捨,縱使不捨仍得割捨,畢竟這是女兒們所追求的人生。戲中郎雄好友溫伯伯所說的「乾燒甲魚」菜色:「你想要的要不來,你想趕的也趕不走。」這前後呼應的暗喻也是在結尾時候我才能理解,從幾個枝微末節的畫面,突然領悟女兒與父親間不能言喻的感情發展...

  結尾的震撼與張力,整個留給觀眾們意想不到的發展,別出心裁的掌握了電影的一種重要元素,真使人擊節稱賞,按照我遵循的影評寫法,我打破了自己的規矩,這部影評劇情我已經透漏太多,我是真的沒辦法不寫,因為內心太顫動,情感太強烈,不管你看是否看過這電影,我都很推薦各位觀賞,或者再仔細的品味一次,「飲食男女,人之大欲!」

補註:電影海報的設計已彰顯整部電影的靈魂核心了,以傳統中國倫理道德來論,這是部講述精神亂倫的電影。

arrow
arrow

    HIROKI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