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件關於《星際效應》你可能有興趣知道的事情!

  當代電影大師克里斯多福諾蘭(Christopher Nolan)每有新作推出,總是成為電影圈最受矚目的焦點,這次《星際效應》造價高達1.65億美元,等於每分鐘燒掉300萬新台幣,也是他執導生涯片長最長的電影,向來擅於將鏡頭語言的情緒力度無限延伸、加深故事底蘊的能耐,使得諾蘭的作品總是耀著張致的星芒,深深吸引所有影迷投入銀幕之中...我實在太過好奇這電影幕前幕後的相關內容,所以便GOOGLE了找了幾個我認為有意義的資訊來與各位分享囉!

 

#特別注意,以下內容肯定劇透爆雷,尚未觀影的人請自行斟酌。

 

10、時空隧道
時空隧道

   時空隧道的解釋是指物質從某一時空轉移到另一時空的物理現象,而關於時空隧道近年來都是眾說紛紜,不過單就以目前的人類科技發展,尚無法被證實其存在。不過美國知名科學家約翰布凱里提出了幾項論述:1.時空隧道是客觀存在的,它看不見也摸不著,偶爾開放,偶爾關閉  2.時空隧道與人類處在不同的時間體系,進入另一套時間體系後,時間可以有方向性、可逆性,並且在隧道裡頭,時間能夠相對靜止。

  在電影中,男主角庫柏背負重任率領一群科學家,透過時光旅行探索宇宙中其他適合人類居住的星系,實際上,這仍是偏向戲劇性的概念設定,也較符合大多數觀眾能理解的表現方式。人類駕駛太空船穿越了時空隧道,便等於進入其他時間體系,空間維度的概念就必須要跳脫現存的時間理論與天體物理學思維,若輔以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的說法,在不同的速度、重力狀態下,兩個物體在面對時間的流動速度就會不相同,所以一天不再是以24小時為單位,所以這也支持了為什麼男主角庫柏他們在某個外星球待一個小時,換算之後等於地球七年的主要原因。再套用相對論的概念,時間跟空間可以相互轉化,時間只是空間的另一種方式,看似各自獨立,卻又平行存在,解釋了為什麼最後庫柏與她女兒在太空站重逢相見時,庫柏明明已經一百多歲了,外表體態卻依舊停留在三十幾歲,這純粹就是時間體系計算以及時空旅行受到速度、重力的差異影響。不過,這終究只是科學的推論,無法獲得證實,別想太多,「星際效應」就是一部商業娛樂電影,不必太鑽牛角尖去探究其合理性與可行性。

 

9、蟲洞(Wormhole)
蟲洞(Wormhole)

  蟲洞又稱為「愛因斯坦羅森橋」,其概念和時光隧道相近,只不過更加廣義。蟲洞在穿越之後會到達另一個鏡射「宇宙」,概念比起「時空隧道」具有更多科學論述來深入探究。根據維基百科的釋義,蟲洞概念最早是在1916年由奧地利物理學家路德維希弗萊姆所提出,之後愛因斯坦與納森羅森提出了一個「假設」,認為透過蟲洞可以瞬間進行空間的轉移與時間旅行。但就目前科學所知領域中,又被戲稱為數學伎倆,科學家並沒有實際觀察到蟲洞存在的證據,加上蟲洞與黑洞之間相似性難以區別,即使真正存在,就現在人類科技發展也是無法通行的。導演諾蘭自小便鍾情於宇宙奧祕,他之所以會拍這部電影,不僅是輔以科學理論支撐的虛構手法,更力圖增強事實的說服力,中心本意是向人類進行航太探索的偉大奉獻致敬,也鼓勵人類繼續開拓未知。

 

8、黑洞視界
黑洞視界

  我相信大家都知道「黑洞」的意義,根據史蒂芬霍金在其著名的「黑洞理論」解釋:黑洞的四周會產生巨大的引力,能將附近一切光線與物質吞噬,並且一旦被吞噬之後便無法逃出。至於電影中所呈現的「黑洞視界」景象,在愛因斯坦廣義的相對論之中也有提到,黑洞視界就是黑洞內部與外部分隔開來的曲面,如果掉入黑洞之中,並不會有「太特別的感覺」,所以電影尾段主角庫柏彈射後被吸入黑洞空間後的反應,全然皆為戲劇性的臆測,再者庫柏說的「牛頓第三定律」,位處那個未知引力、重力的狀態下,作用應當不成立。不過諾蘭呈現那極具想像力的「五次元空間」,實在令人為之震攝!順道一提,其實最近史蒂芬霍金自己也推翻了黑洞理論的說法,認為宇宙中其實並不存在黑洞。

 

 

7、科學說服力
科學說服力

  為了增加這部「科幻冒險災難片」的科學說服力,片商特地找來了美國理論物理學權威基普索恩(Kip Thorne)來擔任製片,提供了諸多關於蟲洞時間旅行的科學研究依據。

 

6、莫非定律
莫非定律

  片中男主角庫柏(馬修麥康納 飾)的女兒「墨菲」名字就是取自於莫非定律,意思就是會出錯的事情,只要機率大於零,就不能避免它會發生,事情絕對不是表面看起來那般簡單。挺悲觀的思考對吧!仔細想想不就跟電影情節相互呼應,當女兒告訴庫柏留下(Stay)的時候,庫柏不聽,結果一去便釀成差錯,兩人差點就永不復見,空成遺憾呀!

|推薦閱讀|

15部充滿力量的「運動勵志」電影推薦!

第1頁|全文共2頁
arrow
arrow

    HIROKI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