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評「總鋪師」---讓笑聲伴隨著掌聲入菜。

  兩個半小時的片長,正如同吃一頓辦桌的時間,從開頭到結尾,我吃的津津有味,道道美饌佳餚,導演陳玉勳就好比親自操刀提鏟的總鋪師,鹹淡酸甜調味信手拈來,火侯刀工掌握恰如其份。

  這麼長的故事,很訝異自己不但完全不會坐不住,反倒一直期待能收穫更多,我想要的越多,導演總是能不斷地神來一筆來滿足期待,集結了無數個神來一筆,也是成就觀影結束後的意猶未盡,背後運作倚靠著渾然天成,無有畔案的劇本來支撐,精采程度超乎預期!是繼「大尾鱸鰻」、「阿嬤的夢中情人」之後,又一部走出台灣狹窄市場框架,自成一格的優良作品。

  談幕前,戲裡每一位演員被擺放的位置,戲份的多寡,都取決於每個人的表演特質,沒有冗員,也幾乎人人都是亮點,林美秀舉手投足散發的喜感魅力,讓人倍感親切;楊佑寧戲中操著客家混台中腔的方言口語,高度反差的扭轉既定印象,也讓人對他的多變深感欽佩;夏于喬如傻大姊般的清新灑脫,挑戰自我的突破侷限,也總算讓人見識到她的出色演繹!當然其他演員各個表現都不在話下,礙於篇幅,無法一一點出。這些優秀演員的表演,也反映出導演引導演員入戲的能力,再加上合適的選角決策,使得「總鋪師」的菜肴擺盤更加美輪美奐。

  論幕後,這是我評斷電影優劣比重很高的部分,不論在入、出鏡的轉場,運鏡技法、快慢剪輯與分鏡畫面的構圖,導演陳玉勳如行雲流水般揮灑自如,當然攝影的技術質量也能相輔相成,在電影中好幾個鏡頭的Take,呈現出來的畫面精良又細膩,正也是這部講述食物的電影所需要的,例如:炒鍋的擺動,導演很特別的採用弧線運動ARC來捕捉食物由生轉熟的視覺張力;楊佑寧對米粉感到可口美味那段,鳥瞰鏡頭的運用,優雅地放大整個畫面的延伸度...等等,一個好的導演不單單只能靠著劇本行影,鏡頭背後的故事,往往才是最能直接跟觀眾對話的媒介。

  劇本構思必須是有組織且層次分明進行編撰,假使空有「笑」點,是留不住觀眾的心。「總鋪師」厲害的地方在於一個完全不迂迴又直到底的主軸,竟能包含多元又豐富的層次架構,數不勝數蘊含哲理的台詞對白,就如同洋蔥底層包著明確的意義,觀眾一層又一層撥開,從第一片開始慢慢撥、慢慢吃,洋蔥的清香微甜,就像故事裡的歡笑溫馨,嗆辣刺激,好比人生路途的挫折失敗,越撥越裡,終於發現「總鋪師」真正想要傳達的信念:「手長在我們身上,嘴巴長在別人身上,我們做的菜沒有辦法讓所有的人都說好吃,但是,只要心歡喜,菜就好吃!」

  總鋪師的手路菜講求創意激盪、食材融合、刀工俐落與精準調味,一絲一毫馬虎不得,套在這部電影的製作上,炸、爆、燒、炒、蒸、煮、汆,從下鍋到擺盤一氣呵成,色香味俱全,你想吃的菜,喜歡吃的菜,沒見過的口味,都在戲中值得你來細細品嚐。

  不要光只想著要討好每個人,也別奢求全世界的每個人都會喜歡你,有時候學習「放下」,並且回歸「自我」,讓味蕾告訴你什麼才是好吃,讓心靈深省什麼叫做「人生」,先追求真我,才有明天的美好。


★推薦閱讀

arrow
arrow

    HIROKI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